入秋之后,因为气温呈下降趋势。一方面,水中的食物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也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冬天,鱼口不说越来越暴躁,但是相较于酷热的盛夏而言,也确实好了不少,但是,也正是在这个季节里,有一种情况很常见,就是漂相连连,明显不是小鱼闹窝,但是提竿总是没口,让人甚是苦恼。
有鱼口,自然是好事,至少说明钓点、窝料、钓饵没有问题,但是总打不上实口,按理说,我们只要调整一下漂组就可以了,这没什么可说道的啊,其实不然,如果这种情况频繁出现,多半是这三种诱因导致的。
诱因一、线组搭配
台钓钓组非常讲究主子线搭配,主线和子线的配比,不能太过于随心所欲,比如有这么一个说法,钓多大的鱼,就应该用多大的线组搭配,比如主3子2钓鲤鱼,主1子0.6专钓鲫鱼,诸如此类等等,这个说法并不算错,但是要说广泛适用于钓鱼全领域,这就不尽然了。
线组的搭配,并不仅仅只有主线和子线,还要考虑到浮漂的吃铅,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上述说法,基本上是针对黑坑的,鱼的种类固定,鱼的体积比较固定,甚至水塘的水质、密度都变化不大,所以对应的浮漂吃铅也是相对固定的。
而野外水域,死水极少。水质、密度、流速都不太一样,如果用较小、较细的线组搭配,大鱼进窝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切线,较大、较粗的线组搭配,如果不能匹配相应吃铅的浮漂,线组本身就会有较大的浮力,一旦有鱼给口,传导到浮漂,再等我们提竿,鱼早都跑完了。
如果我们使用的钓组线号较大,浮漂的吃铅偏小,钓饵的体积也偏大,那么漂相频繁,提竿无鱼,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现象了,我们只需要更换一支吃铅更大一些的浮漂,让钓饵的体积小一些,那么实口的比例马上就提升了。
诱因二、进窝鱼太多了
咋一看,进窝鱼太多不是好事吗?为什么进窝鱼太多了,反而容易打不中实口?其实这种情况并非难以理解。在黑坑垂钓时,进窝鱼密度较大,很容易蹭线、撞漂,导致黑坑垂钓会出现小鱼闹窝的漂相。
在野外钓鱼,一旦小鱼闹起来了,吸引了太多的中大体型鱼进窝,反而会驱离小杂鱼离开窝子,而进窝鱼抢食窝料的过程中,蹭线、撞漂的力度会呈现出规律性,很像顿口,甚至是黑漂,频繁提竿之后,因为很容易惊散进窝的鱼群。
这种情况,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放口,不要见口就打,等到黑漂之后,再重新提竿,基本上就是实口了。
诱因三、老滑鱼涮饵
什么样的老滑鱼呢?有些鱼鱼钩刺穿了鱼唇,但是鱼在百般挣扎之后,脱钩后逃之夭夭,待伤口愈合之后,鱼唇有明显的结痂,这会让鱼在日后的进食过程中,更为警惕,而且食物也更容易从嘴唇滑落,这种鱼,我们就称之为老滑鱼。
从对滑鱼的描述中我们不难发现,滑鱼之所以难钓。一方面是鱼的警惕性被钓认为拔高,另一方面是鱼的生理性决定了食物容易从鱼唇滑落,所以,老滑鱼在进食时,并不会马上将钩饵直接吞咽,而是会让钩饵在鱼唇内部停留一会,确定食物不会滑落,才会大胆吞咽。
换而言之,老滑鱼的警惕性是有的,但是绝对不至于特别敏感,更多的是因为鱼唇的结痂,导致食物无法顺利吞咽,所以造成了事实上的食物滑落出鱼唇。应对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调高钓高,让子线不紧不松。
这个状态对滑鱼来说,吞食钩饵时,最为省力,食物也不容易滑落,所以的那个我们用上述的两个方法不能有效改善鱼口,那么多半就是老滑鱼进窝涮饵了,我们只需要微调一下钓组,情况就不一样了。
总结
总有钓友说,鱼是越来越滑,越来越聪明,越来越不好钓,其实这个说法并不绝对,鱼不管怎么样,都是一种低等级颈椎类动物,小脑容积非常低,要说警惕性,肯定会有,但是要说因为鱼变得聪明而不太好钓,那就纯属胡扯了。
我们多琢磨一下,多实验一下,别从玄学的角度去考虑,而是从物理的角度去推算一下,就会发现,有鱼,怎么都能钓,没有鱼,说破天也钓不到鱼,钓鱼这事,前提一定要有鱼,有资源,否则说什么都是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