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亚运会的圣火刚刚点燃。
这是中国第三次办亚运会了。对于亚运,人们已经不再那么兴奋。
亚运还有什么好看的!?
这个观点颇能代表一部分中国人。
我有幸经历了三届亚运,北京亚运的时候还被强拉去参加作文比赛,无病呻吟地写了篇八股文章,自己都觉得牙酸。
1990年北京亚运,看的主要是国家的体面,以及中国人的自强不息。
一个泱泱大国经风沐雨穿越历史的重重迷雾,终于再次站到世界舞台的中央,那首《亚洲雄风》传唱得很广。那时候中国正被制裁,一场亚运传递的是不管国际风云变幻中国不走回头路的意思。
2010年广州亚运看的是市民与现代都市之间的包容、和谐。
图注:2010年11月28日,《北京日报》3版
广州把亚运变成了“家务事”,“国家”主动或被动让位给了一座城市。
家务事嘛,于是到处都充斥了斤斤计较的味道。亚运标志没能铺满整座城市,因为外景布置经费只有几千万,亚运公益宣传广告总是被各种理由挤到非黄金时段,70座场馆只有12座是新建的。
大到经费怎么花,小到免费地铁政策是否合适,人人都可以表达意见。亚运妨碍了人们的生活,亚运组织者给受影响市民发了开幕式彩排门票“赔礼”,让他们成了广州亚运最早的观众。
据说那是第一次凑齐亚奥理事会全部成员的亚运,团结、开放贯穿始终,广州人自信满满,赚钱与爱国,家事与国事,事事关心。
事实上,08奥运之后,中国人对大型综合运动会的热情陡降,要问就是“祖上也是富过的(奥运金牌榜第一)”,2023年杭州亚运还能看些啥,还真是有点让人费思量。
不过,当9月23日晚21点01分,当“相约杭州”的前奏响起,当青绿色的背景光幕徐徐点亮,当漫天的星光与灯火点亮杭州这座千年之城的夜空,答案也就在那一刻汇聚成河。
杭州与亚运的相遇,要传递的是一种数字生存的理念,它说小可小,无非衣食住行,也说大可大,关乎产业升级,关乎一个国家未来要走的路。
历史进程中的杭州亚运
最初听说杭州申办亚运,我的第一想法是,这不就是牛刀杀鸡。
在任何一个比拼城市进化的场合,当然也包括亚运会,杭州与亚洲乃至世界绝大多数城市同台竞争基本上都属于“犯规”的存在。
的确,杭州也是在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获得了这届亚运会的主办权。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一定要选出第三座最能代表中国举办亚运的城市,那么杭州的确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和北京与广州相比,杭州“中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标签闪亮,主打的就是未来感,是新技术浪潮下不等、不靠,自己搏一个出路的使命感。
无论是做国际关系研究,还是当记者,我和不少老外——上至一国总理,下到街边贩夫走卒,都聊过中国城市。二三十年前,他们脱口而出的只有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再后来深圳被提到的次数多了,大约十年前,杭州悄然跻身于这个行列。
我以为他们发现杭州是因为终于走出传统的窠臼,在故宫、长城这些传统东方元素之外,发现了江南、西湖的灵秀,没想到最真实的答案却是互联网,是淘宝和支付宝。
站在2023年的杭州,恍惚间互联网已经有了那么一点前尘往事的感觉,它散入寻常百姓家,只有最热门的技术,才会让人微微动容。
但亚运是世界的,所以这一刻的杭州也是世界的。不管中国人对互联网多么的习以为常,这个时刻仍然是中国数字化、智能化实力的一次全面展示。
不信的话,请看。
火炬手,大型综合体育盛会的火炬手撑死不过几百,而杭州亚运首创数字火炬手,截至9月15日,3个月时间,参与者突破了1亿人。
这1亿火炬手在现实世界中都是真实存在的,而且,他们在数字世界上也同样独一无二。
为了做到这个独一无二,技术团队准备了上万亿数字人形象,大概是地球现有人口的两百倍,参与者选择和自己最贴近的形象,并由区块链技术来确保其唯一性,并且它还会关联一系列的亚运后续体验和数字资产。
更狠的是,刚刚点燃的亚运主火炬,就是线下火炬手汪顺和数字人一起点燃。
这个非实体的数字人代表的是1亿实体的人,你也可以理解为本届亚运会的主火炬是由1亿人共同点燃的。数字点火,这一点很杭州。
果然,杭州很懂“连接”,懂流量,懂亲自体验的价值。
最优的数字生存应该是最接近自然的,润物细无声的。
为了让虚拟世界的天空留下我曾经飞过的痕迹,打造数字火炬手平台的支付宝技术团队甚至专门开发了一款新的三维互动引擎Galacean,确保它能够实现亿级规模的覆盖,并且在最新的Mate 60到8年前的iPhone 8上都可以做到丝滑运行,不卡顿。
不炫技,却能看山是山。
假如你已经注册成为了亚运火炬手,在注册时自拍的那1秒,你可能不知道背后有58个控制器正为了你脸部的细节认真工作,你可以把它想象成58个“泥人张”大师分工完成一个肖像作品,然后由AI把他们捏合。
大型运动会常常伴随着科技创新,普通人往往更容易被第一次发现所震撼。
比如1904年奥运会开始有了电影摄录,1924年奥运有了实况广播。1964年东京奥运有了现场电视直播,1996年奥运首次触网,2020年奥运开始上云……
但是这种技术关键节点的爆发远不如体系性爆发带给世人的冲击那么强烈,还记得北京冬奥会日本网友的那句评价吧——
“仅仅半年时间,人类科技的发展竟如此惊人。”
不过,北京冬奥只是上半场,更聚焦于现场的参与者,而2023年的杭州亚运表达的主题则是,数字经济时代已经来临,智能生活已经属于所有人,亚洲所有人都可以像杭州市民一样凭借一部手机就能初步体验在现实空间与数字空间的穿梭。
与其说,中国是用两场大型运动会展示数字技术的进步,不如说它是在宣示,不管前面有多少困难,都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的决心。
在北京感受厚重,在广州享受和谐,在杭州接受震撼,中国的三座亚运之城,似乎在不经意之间构建了一个历史的闭环。
智能亚运于杭州,水到渠成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杭州亚运宣告了亚运必将因为智能化而变得大不同。
之前的雅加达亚运会和仁川亚运会,都试图展示一个移动互联时代。印尼为此一口气做了9个App,来为游客观众提供吃喝住行购票等服务,仁川亚运汲取了雅加达的教训,官方投入1亿元专门开发了独立App,但由于支持的场景有限,导致触达用户的数量并不理想。
而本届杭州亚运会,所有人,不管你是运动员、教练、工作人员,还是观众,只需要打开支付宝,进入“智能亚运一站通”的小程序,甚至不需要单独开发、下载一个App,在这里——
一张“亚运Pass”,让你可以在亚运景区景点、文博场馆一码通行;
有英语、韩语、印尼语、阿拉伯语……7国语言客服,随叫随应;
有54个亚运会竞赛场馆、18个亚运会非竞赛场馆、亚运村内10个服务台、4个机场接待点;
还有亚运村内全覆盖,包括超市、洗衣店、移动营业厅等40多个商家。
一个小程序,打通了”衣食住行游购娱“各种服务场景、集成各种城市服务的综合平台,它聚合中国移动、商汤科技、网易有道、天猫、高德等15个技术能力服务商和2万多个商家,覆盖28个服务场景。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这一刻我们应该感谢支付宝对我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在杭州,我们第一次发现,中国人的生活日常,已经领先于亚运会的日常。
这样的“一站式”在杭州亚运上蔚为寻常。
你以为数字火炬手只是点燃火炬?其实是打开了亚运“元宇宙”的大门。拥有这个分身,你可以化身无人机,在空中观看“小莲花”的花开花闭,也可以穿越到为宁波象山帆板中心体验劈波斩浪……
最最重要的是与数字时代相匹配的运营方式、管理理念。
比如包含100栋楼房、200万平方米使用面积,将接待2万名“村民”的亚运村,基本上就是一个“云智能体”。
在平台端,“智慧指挥平台”通过各种机器人及传感器就能一屏掌握亚运村管理数据,实现高效智能调度;在生活端,一个“云端生活社区”将亚运村餐饮、交通、商业等服务全面上“云”,随时产生的工作生活需求,都可以通过扫描随处可见的二维码得到快速响应。
杭州亚运,如果说还有什么值得我们去发掘的秘密,很可能不是谁得了金牌,中国得到了多少奖牌,而是又有什么新应用在无声无息中落了地。
此时此刻,你可以对云计算、网络通信、智能仪表、视觉智能……都感到陌生。但你可能会在杭州街头找到可以充电的公共座椅、能自动指路的智能路牌、能记录运动数据的智慧步道、随时抓拍精彩瞬间的识别杆……
杭州会告诉你,智能在这里是一种价值选择,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亚运只不过适逢其会。
所以,智能亚运,杭州不需要特别构思,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数字亚运是一个新的开始
杭州在数字化的道路上奔跑了超过二十年。
本届亚运会的明星,数字火炬的传递、最后的数字人点火,还有亚运史上首个一站式数字观赛服务平台,都是在支付宝上进行的,并且由支付宝提供技术支持。
数字化平台的优越性在杭州亚运上得到全方位的展现。
这不由得会让人想起那张编号200310126550336的交易清单,淘宝担保支付的第一笔成交。我们很难穿越回二十年前,感受当初那些创业者的心境,但无论如何,他们估计也不会想到20年前的三台台式电脑、一张Excel表单,能成为时代的推手,参与千万人的造梦工程。
在杭州卖了三十多年葱包烩的吴阿姨,店面虽小,却是一家深受中外游客青睐的网红店。
她表示,一张支付宝二维码就可以帮她做好跨国小生意,跨越语言、货币、地理等重重阻碍。她还为自己立下了亚运会小目标:向外国游客卖出2000单葱包烩。
吴阿姨的小目标,向我们解释本届数字亚运的一个侧面,这届亚运还将成为移动支付互联的亚运会。
随着亚运各项赛事的进行,当越来越多入境游客来到杭州的街头巷尾,借助已经普及的扫码支付,像杭州市民逛自己的城市那样玩转杭州,甚至像中国外地人一样玩转亚运6城,你会突然发现,突破地理、心理上的隔绝,原来也可以如此简单。
只需要“下载支付宝App后绑定境外银行卡”或者“直接使用境外电子电子钱包”,前者涵盖了Visa、Mastercard、JCB等几乎所有主流国际信用卡,而后者也已经覆盖了中国香港、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
一个外国人恐怕很难想到那是怎样的连接,怎么样的便利——
是11万+餐馆、100+星级酒店、3000+咖啡馆、1000+茶馆、1000+酒吧、近万家奶茶店,
是2万辆出租车、1600多条公交线、12条地铁,
是超过100个风景区,
还是250+商场和综合体、上千家便利店、超5000个小超市、超2000个农贸市场、超一万家服装店。
科技的初衷就是赋予人最大的自由与解放,移动支付可以给人这样的自由,它证明了它可以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通用语言。
在全世界银行卡的支付成功率通常为80%,而支付宝可以超过90%,境外信用卡刷卡交易费率平均为2%-3%,支付宝针对不同行业客户收取0~0.6%。
数据每一个、每零点一个百分点的升降,背后都是十万、百万计的代码,几十、上百次的反复优化。
必须承认,我们正生活在一个撕裂的时代,但是在本届亚运会上,我们却清晰地看到某种弥合撕裂的途径。
今天,全球头号玩家纷纷扎堆移动支付赛道。Google Pay、PayPal、微信纷纷注资南亚、东南亚钱包公司和数字银行,以便将自家支付入口嵌入其支付平台。有的干脆直接上手开发当地版钱包,比如Google就专门开发了个印度版Google Pay,产品细节非常本土化,能支持用户用印地语念出银行账号来完成支付。
2021年全年,南亚、东南亚地区有30家金融科技公司和5家数字银行完成新一轮融资和注资,3个钱包宣布启动IPO,2个钱包完成IPO,并都刷新了本国IPO募资记录。
印度国家银行RBI数据则显示,印度本地钱包一度超过了90个。Boku联合Juniper Research发布的《2021移动钱包报告》显示,印度、印尼消费者人均使用2.74个钱包。
扎克伯格2019年曾直言:美国金融体系已经过时了。他说的就是由银联、支付宝、微信在中国以及海外构建的移动支付体系。
杭州亚运,突出展示了中国移动支付面对同行强大的优势。其中,或许孕育着中国更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构建引动支付国际清算网络的契机。
二维码是由日本人发明的,但是它的正确打开方式,是由中国人定义的。
在杭州,支付宝会告诉你二维码还孕育了无数种新的可能,数字的力量,可以转化为生活中的点滴幸福,也可以成为连接中国和世界的一座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