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座意甲冠军、7座欧冠冠军、6位金球奖得主,马尔蒂尼、内斯塔、大因扎吉等本土传奇球星也都在这里踢过球,对于年轻一辈的球迷来说,米兰曾经拿下的荣誉都已经成了遥不可及的神话。圣西罗球场,这个满载荣耀的应许之地,却在10/11赛季迎来第18座意甲奖杯后,陷入了30年来最大的低谷。
球队陷入财务困难不得不将阵中球星挂牌出售、因为账面实力差无法吸引顶级球星加盟、战绩不佳又常常要阵前换帅,这样的恶性循环让AC米兰从连续两年踢进欧冠决赛的欧陆霸主,变成连续七年缺席欧冠的意甲中游球队。
不过米兰也在一波低潮中等到转机,19/20赛季,他们以七场比赛吞下四场败仗的惨淡成绩开场,让当时入职还不满三个月的马尔科·詹保罗丢了乌纱帽,而这次接下这个烫手山芋的,是一位名叫斯蒂法诺·皮奥利的教头。
斯蒂法诺·皮奥利的足球生涯就像是上帝开的一个玩笑,他曾经是最被看好的意大利中后卫新星之一,在18岁那年就加盟了意甲冠军尤文图斯,却因为横贯整个生涯的伤势让他始终没能得到国家队的青睐;退休后改执教鞭的他也没有好到哪里去:斯蒂法诺·皮奥利在16/17赛季担任国际米兰教头时以16战12胜的成绩开局,一度被看好有机会率队推翻尤文图斯的连霸霸业的他,最后在一波七连不胜(2胜5负)后被炒了鱿鱼。
有着辉煌历史,近年却不断向下沉沦的传统豪门,配上无论是球员或教练生涯都开高走低的教头,唯一的共通点是,已经没什么人看好他们了。
结果米兰与斯蒂法诺·皮奥利却在这样的情况下完成了出乎众人意料的逆袭,米兰在19/20赛季排在联赛第六,跟过去几季的表现持平,20/21赛季排在第二,是九个赛季以来最好的成绩。21/22赛季季前,阵中一攻一守的主力球星哈坎·恰尔汗奥卢与多纳鲁马都以自由身离队,前者甚至是免签转去卫冕冠军国际米兰与前东家倒戈相向。大部分人都认为米兰的好表现就算不是昙花一现,在送走两位主力却没有补进真正意义上的“球星”后也很难维持,而斯蒂法诺·皮奥利与米兰队却以12年来第一座意甲冠军,狠狠打脸了这些质疑者。
本篇,我们要来探讨的就是斯蒂法诺·皮奥利在21/22赛季使用的战术。他是如何在缺兵(走了两员大将)少将(前一季的进球王伊布因为年纪与伤势的关系只首发了11场比赛)的情况下,还能率领这支不被看好的米兰队拿回失落超过10年的意甲冠军?这个“奇迹”,又究竟是完全的压倒性实力,或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产物?
没那么传统的传统足球
摊开斯蒂法诺·皮奥利本季在米兰摆出的阵型,你会发现他的4-2-3-1标准得就像是从足球教科书中拷贝出来的:移动范围相当大的中后卫。积极参与进攻的边后卫,能攻能守、身体素质出色的后腰,速度飞快、能够掩护边后卫的侧翼,传、带、射兼备的进攻中场,以及一个够高,能帮助球队维持球权的高中锋。
斯蒂法诺·皮奥利摆出的阵型看似保守,但他其实是一个非常“开放”的教头。在维持传统4-2-3-1的球员功能的前提下,他也灵活地将现代足球的思维融入其中,运用大量的变阵来将每位球员的功能最大化。
斯蒂法诺·皮奥利的进攻思维:略过中场直奔前场
米兰不是一支喜欢在中后场控球的球队。他们在21/22赛季在中场触球的次数在意甲的20支球队中只排在第八,后场触球次数则排在第13(而他们在前场与禁区内触球的次数分别是全联盟第四与第三多的)。整体看下来,控球率只有54.2%(一样在意甲排在第八)、传球次数与成功率也只有联赛中上水准的米兰也不是一支擅长控球的球队。偏低的控球与传球成功率让斯蒂法诺·皮奥利并不像其他强权那么中意传控战术,而是讲求有效率的速战速决。
在斯蒂法诺·皮奥利帐下,这支米兰队主要是通过后场发起进攻,借由快速、简单的短传直接找到前场球员挑战对手球门。控球率不高的米兰本季传球成功次数在意甲也排在第八,但他们在“通过传球直接制造射门机会”、“将球传进禁区”、“将球横传至禁区内”三样数据都名列前四。换句话说,他们的传球数量不多,却总是能在最关键的时机找到传球与接应的空间。
这个创造空间的能力,也与斯蒂法诺·皮奥利的战术性变阵有很大的关系:
从4-2-3-1变阵成3-2-2-3。
3-2-2-3是米兰在阵地战中主打的阵型。由两位边后卫其中一位回撤到后卫线,搭配两位中后卫来为后场提供宽度。在打乱对手防守阵形之余,回到中场接球的布拉西姆·迪亚斯或拉斐尔·莱奥也有更多空间进行突破。其中在右后卫卡拉布里亚回撤的情况下,伊斯梅尔·贝纳塞与弗兰克·凯西拖后来维系中后两线,拉斐尔·莱奥与布拉西姆·迪亚斯组成“双十号”,其中一人回撤到中场接球准备进攻,左后卫特奥·埃尔南德斯则是向外移动补上拉斐尔·莱奥向内移动后空出的侧翼。这时的米兰形成了所谓的“WM”阵型-伊斯梅尔·贝纳塞与弗兰克·凯西(或桑德罗·托纳利)双后腰、拉斐尔·莱奥与布拉西姆·迪亚斯双前腰,特奥·埃尔南德斯与亚历克西斯·萨勒马克尔斯搭配吉鲁组成三前场。
制造防守者的“两难”
在WM体系下,因为布拉西姆·迪亚斯与拉斐尔·莱奥的移动与盘球能力,无论是何者持球都有至少两个传球选择(向外、向内),防守者很难单靠阵型的移动就挡住米兰的进攻。收窄阵型的话,等于是给了侧翼的特奥·埃尔南德斯一个传中的空间-特奥·埃尔南德斯本来就是米兰左侧开角球的首选,要通过精准的横传找到吉鲁(193公分)或伊布(195公分)对他来说显然不是难事。
防守球员如果为了封堵特奥·埃尔南德斯的吊中而将阵型拉宽更是得不偿失。除了布拉西姆·迪亚斯与拉斐尔·莱奥两人,两翼的特奥·埃尔南德斯与亚历克西斯·萨勒马克尔斯也是相当不错的盘球者:这四人在21/22赛季各自至少尝试了78次盘球,而且成功率都高于50%,对米兰拉宽阵型几乎就等于是敞开大门。这四位球员通过盘球总共创造了40次射门机会(全队共66次,在意甲排名第一;有13支球队不到40次),其中有9次成功转化为进球(唯一高于这个数字的只有拉齐奥的12次)。
所以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米兰刻意把节奏拉得很快,趁着防守球员阵型尚未站稳的空档直接往禁区内盘带,或是由侧翼(主要是特奥·埃尔南德斯)长传到禁区内找中锋争顶。
在这波反击中,拉斐尔·莱奥在过掉防守球员后同时有布拉西姆·迪亚斯与特奥·埃尔南德斯一内一外等着接应,防守球员选择往外跟特奥·埃尔南德斯,中路的拉斐尔·莱奥/布拉西姆·迪亚斯/吉鲁借机形成3打2的优势。
面对亚特兰大的逼抢,拉斐尔·莱奥回撤到后场支援在边路拿球的特奥·埃尔南德斯,一个简单的撞墙配合就让特奥·埃尔南德斯甩开防守球员,直接往前场长驱直入。
至于特奥·埃尔南德斯回到后卫线的状况,虽然依旧会维持着WM的站位,但因为少了特奥·埃尔南德斯的进攻火力(通过传球创造进球、通过盘球创造进球这两项数据,他都在意甲的边后位中排在前3%)而有着跟他参与进攻时完全不同的配合方式。
在这个情境下,卡拉布里亚会往中路移动与弗兰克·凯西组成双防中,前场右路则是依靠亚历克西斯·萨勒马克尔斯或插上的中后卫皮埃尔·卡卢卢(本季场均有0.97次传中,在意甲中后卫中排在前4%)进行传中。
实行这套战术时,米兰队整体的进攻中心会偏向右侧-斯蒂法诺·皮奥利会让后腰出身的拉德·克鲁尼奇取代布拉西姆·迪亚斯,与吉鲁在一前一后在禁区内埋伏争顶;拉斐尔·莱奥则是在禁区边缘埋伏,由主攻手转为四处跑动协助组织的前场自由人(注意上图与下图拉斐尔·莱奥与拉德·克鲁尼奇的位置是有交换的。在后场组织的时候拉斐尔·莱奥在内、拉德·克鲁尼奇在外,拉斐尔·莱奥回头要球来发动进攻;球来到右翼后两人换位,拉德·克鲁尼奇向内侧移动,在禁区内争顶)。
吉鲁与拉德·克鲁尼奇的威胁也不只有头球攻门那么简单:这两位球员本季争顶成功率在同位置的球员中分别排在前6%与前5%(受到伤势困扰,上场时间锐减的伊布也排在前3%)。禁区内外塞满了人的米兰即使没有办法直接靠头球得分,只要禁区内的两位球员能成功将球顶往队友的位置,或是让门将无法直接把球抓住,其他球员也有机会在门前“捡漏”。米兰整季69个进球中,就有12个是来自射门被挡下后的第二波补射。
就像我们在前面说的,米兰的传控能力并不出色-他们在意甲就只有54%左右的控球率,到了欧冠更是只剩下47%,这让他们必须要有像是特奥·埃尔南德斯与拉斐尔·莱奥这种有速度、也有盘球能力的球员,用他们一球在脚的推进能力来打开局面,而他们也确实在斯蒂法诺·皮奥利的变阵中展现出了各自的身价。
进攻端,斯蒂法诺·皮奥利让球员在不同的位置都发挥出自己的实力。那我们接下来就要看到防守端,当米兰没有办法像其他强权那样依靠控球将对手玩弄于股掌之中,斯蒂法诺·皮奥利又是如何运用现在这批平庸以上、球星未满的子弟兵呢?
米兰的逼抢战术:一把双面刃
米兰虽然账面上摆的是4-2-3-1,实际在攻守两端踢的都是三中卫阵型。防守时斯蒂法诺·皮奥利会让卡拉布里亚内缩到中后卫的位置(可以理解成今年欧冠决赛的卡瓦哈尔),特奥·埃尔南德斯与亚历克西斯·萨勒马克尔斯充当翼卫。两人与弗兰克·凯西以及桑德罗·托纳利/伊斯梅尔·本纳塞组成中场防线,再搭配回防的拉斐尔·莱奥与布拉西姆·迪亚斯/拉德·克鲁尼奇来做为第一道防线,改踢3-4-2-1或5-2-2-1阵型。同时为了增加后场球员的活动能力,像是西蒙·凯尔或阿莱西奥·罗马尼奥利这种防守范围较小的功勋老臣,在斯蒂法诺·皮奥利帐下的上场时间也越来越少。
在后卫线就定位后,中场的四名防守球员会与回防的两位进攻中场开始压迫对手。米兰的逼抢通常不会发生在后场,而是在前场掉球后就相当积极的就地反抢。21/22赛季,他们的施压次数排在全意甲第二,其中场均115次在中前场的压迫更是在意甲独占鳌头,反而是后场的压迫次数只排在第12名。
另外,跟封住传球球线与传球选择,逼迫对手只能将球大脚开出或向后传球的区域式逼抢不同的是,米兰逼抢的核心意识是人盯人+对球压迫。米兰大部分球员区域意识都偏弱,但他们还年轻、速度快,单防能力也很好,除了前述大量在中前场的压迫以外,他们平均每场比赛能在中前场完成超过10次的抢断,表示他们在单防上确实也有非常优秀的水准。
不过这样的战术却有着一个隐忧:他们少了一个能积极对对手施压的球员。跟我们比较熟悉的切尔西、曼城等全员上抢的战术不同的是,米兰的前锋,无论是伊布还是吉鲁,都已经太老、太慢,既然米兰需要他们的进球能力,当然也不会让两位老将太大程度地参与防守,特别是需要大量且快速跑动的高位迫抢。吉鲁的移动速度太慢,对身边的对手压迫还勉强可以,但要他在前场飞奔追球,或是紧紧跟防对方球员就有点难度了。
米兰的盯人压迫看似牢不可破,但因为吉鲁的速度太慢,对方球员一个加速就破解了这个阵势。
同样是吉鲁影响到米兰的防守轮转:正常情况下应该由吉鲁盯防1号,右翼儒尼奥尔·梅西亚斯(理论上会是侧翼的最后一个防守球员)守2号,布拉西姆·迪亚斯上前防守吉鲁离开后得到空间的3号;但吉鲁决定留下来盯3号,儒尼奥尔·梅西亚斯必须放掉边路的2号去压迫1号,让国米得到了推进的空间。
另一个问题是,因为米兰的盯人是封阻对手的盘带路线,而不是传球的路径与选项,这让他们在对上传控为主的强队时会踢得比较辛苦。如下图,对球压迫让米兰的中后两线拉得太开,只要中场球员间的沟通出现问题,趁隙插上的对手球员就能在离禁区较近的位置拿球威胁防线。如下图,正常情况下,当国米的阵型重心已经完全靠到右侧,左路的特奥·埃尔南德斯应该要往内侧移动来舒缓中后卫维持阵型的压力,或是主动向前对位中场球员。但特奥·埃尔南德斯没有这么做,而是站在左侧完全没有球员的位置什么也不做。再加上两位中后卫此时都站在对方支点身后,没有人上前封住球线,让国米形成了3打2的人数优势。
米兰在意甲的失球数(31球)与失球期望值(34.8球)都是整个联赛最低的,但有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主力门将迈克·迈尼昂:他的扑救成功率高达81.2%,是意甲唯一高于80%的门将。如果撇开失球数与失球期望值,米兰的防守数据并没有那么出色:平均每场被传出7.76次关键传球、6.34次传进禁区内、29次传球推进,这就是他们积极地盯人对球压迫产生的风险。他们在意甲与国米缠斗到最后一轮才惊险拿下冠军,虽然与英超的曼城队状况差不多,但显然没有展现出像曼城那样的统治力。对米兰来说,盯人对球逼抢就是一把双面刃,现在的他们还有本钱这样做,但这种有明显漏洞的防守模式很有可能会是他们征战欧洲,或者追寻联赛连霸的最大阻碍。
结语:实力还是运气?
我想不会有人认为米兰能夺冠是完全与运气无关的:意甲第20轮的补赛(排在第34轮、第35轮的周间),当时排名第二、比米兰少赛一场的国米在比赛最后阶段发生莫名其妙的低级失误,暴冷输给了降级区内的博洛尼亚,错失了反超米兰的机会。之后米兰也没有再给国米机会,一波四连胜,以两分积分的优势击败了净胜球差更佳的国米拿下了意甲冠军。
再加上迈克·迈尼昂有些“失真”的扑救数据,米兰在意甲仅失掉31个失球营造出防线坚不可摧的假象,但我们也已经在文中点出了米兰防线最大的问题-对对方球员渗透的应对能力不足。离开意大利国内,在欧冠赛场上,我们看到了这条防线脆弱的一面:欧冠的六场比赛中,米兰对利物浦、马竞、波尔图,两回合总计让这三队各自都传出超过20次的关键传球、其中有四场比赛让对手射门次数超过20次。防线不够牢靠,这就是米兰现阶段最大的问题。
就像我在讨论米兰的压迫防守时说的,米兰的防线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可能会影响到他们在国内外赛事的表现。他们应该要针对这个漏洞进行修正,而不是沉醉在“我们只丢了31球”这样的泡泡之中。毕竟我们也已经看到,他们在防守数据上,作为意甲前段班的强队,即使只在国内都不算特别优秀,更遑论奢望在欧冠联赛中与列强平起平坐?斯蒂法诺·皮奥利的进攻战术已经定型,而且都能收到不错的成效,但防守端呢?他与米兰队还有很大一段路要走。
要说米兰夺冠是全靠运气吗?我不这么认为,毕竟斯蒂法诺·皮奥利上任后米兰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在进攻端缺乏传控能力的米兰,虽然没有一个真正运筹帷幄的传统十号位,理论上会相当依靠进攻终场的4-2-3-1也依然被斯蒂法诺·皮奥利玩出了米兰独有的进攻战术。
但要说米兰完全不靠运气吗?我一样不这么认为。除了我们在上面提到的几个“失真”数据以外,对手球队在面对米兰时射正率仅有30.3%,同样也存在着运气成分。经过了前三个赛季的修正,斯蒂法诺·皮奥利确实已经让米兰的防守渐入佳境,但过于倚靠“运气”却是他始终未能改善的。这个问题或许就是米兰重返欧陆强权行列的最后一里路了。
这三年间斯蒂法诺·皮奥利对米兰的贡献不言而喻,但能否成功解决防守端的问题,除了是“国内强队”与“国际强权”的差距以外,大概也是“好教练”与“优秀的教练”之间最后的距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