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科维奇又回来了,以中国足球习惯的“跳级”方式。3月1日,他在海口观澜湖酒店正式亮相,次日,便将带领中国国家队开启首训。而差不多40小时前,他还在迪拜率男足亚运队完成最后一堂课。不到两天,辗转迪拜-广州-海口,这位前任中国队主教练杜伊、福拉多的红星晚辈,已经飞快进入到新的角色中。
起点和细节
【引子】三年三到观澜湖,扬科维奇说,这是全新的开始。意味深长的是,他身上的中国队外套,也换成了最新的“Dark Grey”款。
今非昔比,但每次到观澜湖,都是一个历史节点的定格。2020年冬天,他刚刚与足协续约,面临疫情后的首次集训。2021年冬天,则是针对疫情时代的第一次出访比赛。这次回来,似乎处处又有新意。观澜湖酒店的接待更为热情,走在大堂,几乎每个足球人都会富有礼貌地向他问好,有大连人的,有天津队的,当然,更多的问候,是来自国家队的全新管理班子。
即使去年7月在青岛,U23国家队以“国足选拔队”名义前往日本参加东亚杯,他都没有享受到这样一份重视和尊崇。在见面会大厅,以往男足亚运队集训只有一两位记者到访的场景不再,相反,则是一出别有规模的上任仪式,“今天不光是一次媒体见面会,这是我的新起点,也是球队新的开始。”他的话语严肃、庄重、掷地有声。而外人们也更自然地以一种别样的眼光审视这一切,“我看到了网上视频片段,怎么BOSS看起来有一点紧张啊?”一位U23国家队球员好奇地发问。
抵达海口后,他就一直在忙碌中。比如开会商讨在观澜湖的训练计划,包括教学赛安排等,还有与新团队工作人员的见面。多年来,扬科维奇十分看重团队作用,“我选人的标准,是态度、精神和决心。而作为教练员以及工作团队,就得需要以身作则,为球队树立起榜样。从日常生活,到对训练、比赛的准备,工作人员都需要第一个到位。”这是扬科维奇的原则之一——守时。看似只是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一环,却是被他非常在意。他说,“一个长期计划将从每一个细节开始,从明天开始,每一步都很重要,都要努力备战。而每一天我们所丢失的东西,都有可能成为未来的隐患。”
与亚运队类似,抓细节,讲纪律,扬科维奇没有改变。他说,他的基调是冲击2026年世界杯。但一切要从一点一滴开始,犹如4年前刚接手国青队那样:抓好细节,是从每一天每个时刻开始,包括在日常生活中,只有这样,一支球队良好的组织性、纪律性和拼搏精神才能铸成。
“在足球世界里,没有开灯开关那一下的。不是说你今天想开灯,就要把它打开,明天想要关灯,就可以把它按下来,不是这样。”
这就是扬科维奇,即使他从亚运队主帅,升级为国家队主帅。他有变化,变化在于他的身份,还有他自豪地向记者展示那件新款的的“Dark Grey”国足套装;但他也没有变,还是那么严谨坚定,那么有原则性。他有一句话,也是重复着过去的准则,“从明天开始,做好每一天的工作,抓好每一天的细节,直到比赛开始。在这期间,我不会(对此)做出改变,而每一天的生活和训练,就是球队在最后比赛的一个展示。”
我不是外行
【引子】鲜为人知的是,扬科维奇曾经短暂地执教塞尔维亚国家队,以执行主帅的身份,而他也被安蒂奇视为一位知己。
扬科维奇的目标,是率领中国队冲击2026年世界杯。但鲜有人知晓,中国队并不是他所执教的第一支男足国家队。此番趁着见面会的契机,扬科维奇向外界道出那段不为人知的经历:“2010年,我加入到安蒂奇的教练团队,参加了南非世界杯。而在随后,因为安蒂奇在世界杯最后一场被出示红牌,我又以执行主教练的身份,执掌了塞尔维亚队4场比赛——在我39岁的时候。”
安蒂奇曾形容,“我与扬科维奇最相互吸引的地方,是当我们谈论足球时,总是能找到共同的语言。我认为随着他加入到塞尔维亚国家队,我们正在为国家队的职业,从而迈出深远的一步。”按照老安当年的意思,与扬科维奇的合作是长期性的,安蒂奇也把后者视为接班人之一。于是,扬科维奇就以“stand-in coach”的头衔,临时坐上塞尔维亚国家队执行主帅的位置,这一幕与现在的救火国足,似乎是有几分相似。但要知道,那时的塞尔维亚队还是群星云集,有斯坦科维奇、伊万科维奇坐镇,这其中,前者甚至只比扬科维奇小6岁,威望更是享誉全球。而彼时的维迪奇,也已经成为曼联队后防核心,他是扬科维奇在红星队一手带大的弟子。
所以对执教中国队,他并不会感到拘束,“在我22年的执教生涯中,有一半时间在俱乐部,另一半的时间是在国字号球队。对我来说,在国家队和俱乐部层面,还是有着足够的经历和经验。与此同时,我也会利用这两方面的经验,具体到衔接好俱乐部和国家队的关系。”在这次见会面,他就专门感谢了成都队,“我很感谢这家俱乐部为中国足球所做出的贡献,能把艾克森带回中国,这样在国家队层面,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关于选人,外界普遍认为国足年龄偏大,甚至对扬科维奇是否了解中国大龄球员产生疑问。但实际上,去年夏天他就是在海口,一眼相中亚泰前锋谭龙。“通过这几年在中国的考察,不光中超球员,我对中甲,中乙球员也都非常熟悉。”过去30个月,扬科维奇有28个月都在中国,但其实在2019、2020年,他就已经走遍中超、中甲赛场,“目前我已基本掌握中国球员的信息。”这番话没有一丝夸大,比如这次重返国家队的李昂,便是得益于2020年在苏州的现场观战。
毫无疑问在球队中,张琳芃、蒋光太、吴曦和谭龙占得先机,“在去年3月和7月,有机会和他们进行合作。但我对其他球员的要求没有什么不同,一切是一致的。”那么,什么素质最符合扬科维奇的标准?在亚运队,他告诉过记者,“我总是这样教导他们,你要想一想为这个集体和队友做过什么,不要想着队友和集体为你能做什么。这是自然而然的结果,先有贡献,之后再谈收获。”如今在国家队,价值观并没有太多变化,“需要愿意为球队付出、牺牲和拼命的球员,同时,我也希望征召那些更多愿意为球队奔跑、跑位和制造机会的队员。”
提及牺牲精神,他曾经讲过一段小故事——2004年在红星队做助理教练时,正值联赛争冠冲刺,还剩最后两轮,只领先游击队3分,但红星上下已伤兵满营。某日就在赛前一天召开准备会时,已经因伤被排除在计划之外的维迪奇,身穿着便装走进了休息室。他要求扬科维奇、穆斯林(主教练)和俱乐部老板让其出场。他对所有人说,“我到队里是来比赛的。”
“当时队里有好几位伤员,或是半受伤者。但维迪奇来了,他说他来踢球,那你就会觉得,你也得要上场,还有他,还有其他人……”用扬科维奇的话说,这就是榜样的作用。结果维迪奇和众队友果真带伤作战,而红星队也没有让联赛冠军旁落。
所谓态度决定一切,在扬科维奇的身上,我们似乎又嗅到米卢当年的那个气场。
强度是一切基础
【引子】扬科维奇说,他要把中国队打造成一支有竞争力的球队,而在强调技术足球之前,身体素质、比赛强度、侵略性和纪律性就是基础。
扬科维奇是什么类型的教练?在执教中国国家队前,人们都很好奇:他会不会照搬在亚运队的策略?
其实当年执教梅赫伦,他是一位传控大师。“我们当时踢过很多控球比赛,在90%比赛场次中,梅赫伦队的控球率都要超过50%。”他曾形容,自己在本质上还是崇尚攻势足球,但一切都要有一个前提,以整体、团队为纲。“从本质上讲,我要求在比赛中遵守纪律,利用控球来掌握节奏,一个适当的团队,尊重每个人的承诺和团队精神。”他和记者说过,一个集体的团队精神,是由一个又一个份子组成,但同时又映射到每个人,可以带动每个人的提升。
可执教99国青队这些年,扬科维奇并没有全面展现出他的传控理念。是他在改变?还是这个足球世界的改变?2019年到波兰考察世青赛后,他回来时曾有感慨。“日本队是一支寻求控制的技术型球队,韩国队则拥有非凡的团队精神和斗志,是讲究侵略性的队伍,但如果要问到我要为中国足球创造怎样的贡献,我还在探索中,我还没有得到答案。”
但在三个月后,他率领国青队前往塞尔维亚集训,第一次向球队推崇了他的三中卫与四后卫切换型战术打法,并开始灌输“强度核心论”。结果他的尝试坚持了42个月,现在执教国足。他依然是这样认为,“中国人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以及聪明才智,但在此之前,我们必须在身体素质、比赛强度、侵略性和纪律性层面,与其他国家队进行抗衡,之后才能利用我们的优势和特长,否则永远无法取得成功。”
他并不回避中国球员的优点,比如灵巧、聪明、擅长变化等,但这是二次进化的因素,基础是保证足够的强度。“如果我们每一次在小的环节上缺一点,或者只谈论我们的优势,那么,等到大赛到来的时候,在家里看电视的永远只会是我们。”
所以他的逻辑是这样,先抓身体和精神,再谈技术。
“我们首先要在身体、心理和精神领域,与其他球队相抗衡,然后再来制造我们的优势。中国球员学习速度很快,也很聪明,我坚信,如果我们能在侵略性、身体素质方面相抗衡其他球队,我们就一定有能力去战胜对手。”
于是从3月2日开始,国家队和亚运队将采取同样的标准:早晨7点50按时起床、称体重、吃早餐,量体脂。而谈及10%的体脂率要求,他很正面地回应,“这不是我的要求,整个足球世界都有这样的要求,如果想和最优秀的球队进行竞争,我们必须在这些方面和他们的球员保持平行一致。”在私下里,他对此的形容更加生动,“如果你的体重多涨两斤,也许在这其中就是多涨一斤脂肪。那么等到洲际大赛中,就是多出的这一斤脂肪,可能决定着你在防守时,就差一步跑不到该跑的位置上,盯不住那些日韩球员……”